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培训 > 发展对象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> 正文

“切莫为我空悲痛”

时间:2018-11-28 13:23:52      发布人:      人气:
分享到:

“切莫为我空悲痛”

——临终遗言*

 

天愁地暗,惨雾凄凉,千万人声沸腾,来到杀场,不觉恨填胸。我心中含着许多悲愤,别了!别了!别了!许多朋友别了,许多士兵别了,许多工农及一切劳苦大众别了。我今躺在血地上,切莫为我空悲痛,但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!猛攻! 

--------

*李鸣珂被捕后,一面向狱吏、士兵宣传共产党反对反动军阀、解放劳苦大众的主张,一面从容写下遗书。就义后,人民群众悄悄把他安葬在南岸弹子石青山上的丛林中。入殓时,在他上衣的口袋里发现了写着临终遗言的纸条。


个人简介

李鸣珂(1899-1930) 

四川省南部县人。1922年在成都四川高等蚕桑技术学校毕业后,回南部县从事蚕桑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教育工作。1924年弃文从武,参加川军。1925年到广州人熊克武创办的建国联军军事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,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。1926年参加北伐。1927年5月参加粉碎夏斗寅叛乱的作战。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,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。1928年夏,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回四川,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、省委常委、省军委书记,一度兼任川东特委书记。1930年4月被国民党逮捕。4月19日下午,李鸣珂被敌人押赴刑场,英勇就义于重庆朝天门,时年31岁。

 

他们的故事 

对准敌人猛攻!猛攻! 

李鸣珂,出生于1899年,曾参加过南昌起义,周恩来表扬他“打仗晓勇,指挥有方”;朱德为他和他的儿子题词“父是英雄儿好汉,父子相继要使工农把身翻”。

1929年11月25日,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,并派时任省军委书记的李鸣珂主持特委工作。他化装成农民,亲自侦察和计划部队起义后的行军路线,并选定罗云坝为起义根据地,派员对那里的农民赤卫队加强训练。他一面加紧发展士兵中的群众组织,一面印发《红军日报》扩大宣传,为起义进行舆论准备,并通过地方党组织号召农民支援兵变。

1930年4月7日,由李鸣珂发动,以51人为骨干,在涪陵县罗云坝成立四川红军第路游击队,迅即在涪(陵)武(隆)彭(水)丰(都)石(柱)等县边境一带,开展游击活动,劫富济贫,先后在太平坝、桐梓溪等13个乡成立苏维埃政府,创建了根据地。

在蒋介石的指使下,刘湘网罗大小军阀联合“剿共”。并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收买叛徒。1930年4月18日,李鸣珂等与叛徒易觉先及其带领的特务相遇,易觉先惊叫:“抓住李鸣珂!”话音未落,李鸣珂已抬腕连发两枪,将易觉先击毙。一时间敌人大批军警齐出,全城戒严搜捕。战斗中,李鸣珂被捕。

在狱中,李鸣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毫无惧色,正气凛然。他把审讯室变成对敌人的审判室,把法庭当作宣传党的政策的讲台,义正词严地同反动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。李鸣珂还在遗书中要妻子“好好教育孩子,准备给我复仇......你今后唯有革命”;他劝告同志们:“切莫为我空悲痛,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!猛攻!

同年4月19日,李鸣珂被敌人绑赴朝天门沙嘴刑场,英勇就义。当年《国民公报》曾载:“内有一犯,年约三十余岁,八字短胡,毫无惧色,沿途大呼“共产党万岁’口号,如登讲演之台,闻系共产党著名首领李鸣珂……”

(向婧:《李鸣珂:对准敌人猛攻!猛攻!》,原载于2009年9月1日《重庆日报》)

李鸣珂



上一篇:写给周恩来的诀别信

下一篇:“谋中国民族之解放”

CopyRight © 2018 dangxiao.nit.edu.cn All Right Reserved
地址: 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(瑶湖校区)邮编:330099;  南昌市北京东路59号(彭家桥校区)邮编:330029